《哪吒2》分钱起争端,出品方怒斥分账不平,网友:狮子大开口?
何尝不可春节档电影票房2025年06月20日 15:45北京
备受瞩目的国产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以下简称《哪吒2》)自2025年春节档上映以来,票房一路高歌猛进,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现象级作品。
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《哪吒2》国内票房已高达154.39亿人民币,全球票房更是超过159亿元,位居全球影史票房第五名,距离《泰坦尼克号》的全球影史第四名仅一步之遥。
一、出品方怒斥分账不平引争议
展开剩余80%没有人想到一场关于“分钱”的战争正悄然爆发。
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电影节上愤然控诉:“每100元票房,片方仅得33元,这是全球最不公平的分账!”一石激起千层浪——手握51亿分账款的片方哭穷,拿走80亿的院线喊冤,而网友直接怒怼:“52亿还嫌少?简直狮子大开口!”
二、网友论战:真委屈还是贪得无厌?
“52亿还哭穷?”——这条热搜评论获得23万点赞。网友质疑的利箭直指要害:
光线传媒股价因《哪吒2》暴涨264%,市值激增数百亿
王长田自曝“正版周边卖几百亿”,却被扒出导演饺子股权分成或超10亿
院线方则晒出生存账本反击:
2024年全国单银幕年收入仅68万元
三四线城市影院日均收入不足万元
“若分账下调,全国30%影院将倒闭”北京某院线经理出示闭店名单
这场争论撕裂了舆论场,却暴露出更深的产业痼疾:当创作方与放映方都在生死线上挣扎,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?
三、拆解海外票房分账,再看《哪吒2》的“委屈”
为了更客观地理解王长田的“委屈”,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海外成熟电影市场的票房分成情况:
北美市场(美国/加拿大):在北美,电影发行方(通常也是制片公司)通常能获得票房总收入的 50%至55%。
对于一些头部大片,如漫威系列电影,制片方甚至可以拿到高达 65% 的分成。影院则获得剩余部分。
国际市场(除中国外):在北美之外的国际市场,电影发行方一般能获得票房总收入的 40% 左右。
中国市场(针对外国电影):值得注意的是,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,通常只能获得总票房的 25% 左右,其余大部分归影院、税费和本地发行方所有。
北美动态阶梯制:
首周片方分账80%
次周降至60%
第三周50%
平均达55%-60%
多元收益模式更关键:
好莱坞片方仅30%收入依赖票房
衍生品贡献40%营收(《冰雪奇缘》衍生收益是票房3倍)
流媒体授权成为新增长极
日韩通过政策调节实现平衡:
韩国片方分账从30%提升至40%以上
日本、英国普遍达50%
反观中国,95%片方收入押注票房的畸形结构,让每次上映都成为生死赌博。博纳影业于冬曾痛斥:“中国电影是在给地产商打工!”
在上海电影节论坛的聚光灯下,王长田指着分账图表的手在微微发抖。不远处,《哪吒2》的动画师小陈刷着“52亿哭穷”的热评苦笑——他刚用月薪1.2万贷款买了婚房。
而在三线小城的影院里,经理老张撕掉6月工资表:当月票房收入9.8万,扣除租金后净亏3.4万。
这场分账之争没有赢家,却让所有人看清:当154亿票房仍养不活产业链,中国电影需要的不仅是分账数字的调整,更是一场从“唯票房论”到“生态创造”的产业跃迁。
毕竟,没有健康的土壤,哪来下一个哪吒?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资讯第一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