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粒长度变化与诸多内部外部因素相关。内因如基因背景、年龄增长、细胞分裂、氧化应激与DNA损伤、感染和炎症、疾病(自身免疫综合征、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),外因如吸烟、饮酒、精神压力和肥胖等都会加速端粒变短。总体而言,基因背景和生活状态决定我们的端粒长度。放松心情、合理饮食和高压氧舱治疗,可以有效减缓端粒的缩短。
• 五十岁以后,男性的端粒长度下降的更快
• 七十岁以后,端粒短者不断逝去,剩余老年人多为端粒较长者
端粒长度需要定期检测
Ø 端粒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
据Lapham等基于10万人端粒长度数据库的研究结果,端粒长度与年龄显著相关,平均端粒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下降的趋势。越早检测越容易把握个体健康调整契机。
Ø 把握自己的端粒时效窗
展开剩余74%每年定期检测端粒长度,监测端粒长度动态变化,观察在年龄组的排名变化。如相较于前一年,排名有所上升,那么恭喜您,这一年身体健康状况相较于前一年有明显改善,端粒缩短速度慢于同龄人,这一年的生活习惯、健康管理方式效果明显,延缓了衰老。如相较于前一年,排名变化不明显,那么您应该警惕,及时采取措施。
端粒系统与癌症
肿瘤是一种体细胞遗传病,人们很早以前就把目光集中到遗传物质的载体——染色体上。
通过研究染色体在肿瘤形成中的变化,不少学者发现人恶性肿瘤细胞中染色体的端粒酶的活
性均不同于正常体细胞;在许多正常体细胞中检测不到端粒酶活性,而几乎所有的人类恶性
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均呈现活性。统计资料表明,84.8%的恶性肿瘤具有活化状态的端粒酶,
而仅在 4.2%的正常组织、癌旁组织和良性肿瘤中端粒酶呈阳性。这似乎在告诉人们,端粒
酶活性的变化也许是伴随细胞恶化而产生的。
许多学者在对癌细胞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,永生化是癌细胞所具有的显著行为,也就
是说,癌细胞具有端粒酶被激活的细胞所具备的特性。1995 年 Hiyama 等人在对 100 例成纤 维神经细胞瘤的研究中证实,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占 94%,端粒酶活性越高的组织 越容易伴有其它遗传学变化,并且预后不良;而低端粒酶活性的肿瘤组织中未见有相应的变化且都预后良好,甚至有 3 处于 IVS 阶段的无端粒酶活性的病例竟出现了肿瘤消退的现象。
这似乎说明端粒酶同癌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,但是否因果关系,还很难定论。
哪些人适合做端粒检测?
其实,所有年龄段的人都适合做定期端粒检测!
新生儿健康:端粒长度检测可评估患病风险;保存脐带血前,端粒检测评估细胞活性;母亲
怀孕期间肥胖、长期睡眠不好或患有精神类疾病,新生儿端粒长度会受到显著影响。
55 岁以下的人:这个年龄段的人检测端粒长度,一是可以评估遗传端粒长度是否存在疾病
风险;二是工作生活压力、精神压力以及健康压力在各年龄段中是最大的,这些都有可
能显著影响了健康和衰老,端粒长度检测及时预警,提醒人们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,
关注健康。
55 岁以上的人:55 岁以上的人已经步入老年,端粒长度检测可以评估身体衰老程度;55 岁
以上人群也是慢性疾病风险最高的人群,慢性疾病会加速衰老,可以通过端粒长度检测
来预知患慢性疾病风险,提前采取应对措施。
了解自己的端粒长度和机体衰老状态,及时进行主动健康干预,我们将会成为下一个长寿者。
发布于:上海市股票配资资讯第一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